一🦵🏿🍽、生命科学的意义
记者:21世纪生物学显示出成为一门带头学科的发展趋势,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自身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唐崇惕🤹♂️:人们都说21世纪为生命科学的世纪,说明生命科学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生物学已经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其他学科围绕着它共同发展👨👨👧👧,所以也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每日所需的食品,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肉、蛋😰、渔业、水产🧑🏻🦼、花卉哪一样不是生物🛕?研究生物学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牲畜要优化品种,粮食要增产增值👩🏿✈️,基础还是生物学🤘🏽。人类本身也是生物,医学的基础也需熟知生物学📞,人们通过对动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发展了新的医学技术🦎,如器官移植🪨、基因治疗,这对人类自身疾病的医治有帮助🧝🏻♀️。
社会上所有人应该认识到🍣🫵,保护生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生物是多样性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分布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可称之为生命规律多样性。如蚊子与苍蝇都是昆虫,也都对人类有害,但蚊子与苍蝇的遗传性不一样,他们的生命规律不一样。同是蚊子,城市里的库蚊与农村的按蚊生活习性就不一样。库蚊在城镇的污水沟中发育🫅🏿🏛,按蚊却在山村流动的清水中孳生🌓🕵🏽♂️,他们传播的疾病有所不同。
图1 人类与寄生虫
图2 寄生虫宿主
记者: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一方面👳🏼♂️,分子生物学渗透进每个生物学领域🤧;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重视用整体性思维来看待生物学问题。您能否为我们剖析一下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唐崇惕:生物学是一个很大的自然科学领域。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是宏微观的结合,可以说这是当代生物科学的突破之道🔳🚎。以寄生虫为例,西方一些学者用某些寄生虫为材料研究分子遗传学,但他们并不了解他们所研究的寄生虫🏣,不了解他们生物学整体的情况🧜🏻,所以他们的研究结果只能表示一些遗传的现象🧚🏽♂️,不能阐明该生物各生命规律的机制情况。现在地球上还有无数重要的生物(包括有益的经济动植物和有害的病原等)种类尚未被人类所了解和认识👵🏻🫧,对它们进行宏观和整体生命规律现象的整体观察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这方面的工作是生物学基础的基础🥜,不能忽视。但只认识现象,不知道它们内在的机理所在🦥🧎♀️➡️,也不能了解它们生命规律的实质💃🏼。所以👩👩👧👦,无论是对有益生物或是有害生物的研究都应当注意“宏微观相结合”的原则🤚🏿🥙,这样,在科学理论上或应用上才有望有所突破。这也就是目前人们开始认识到需用整体性思维看待生物学问题的原因🤏。
在对待具体科学研究或其他工作方面,我认为“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项研究工作中👩👦,有正确和好的思维(Idea),才能有正确和好的设计和操作方案,使科研工作朝正确的方向进展👰🏽♂️🤦🏿。反之,常常要失败,或事倍功半。
二🤹🏻♂️、寄生虫科学发展的现状
记者🫲:您长期从事寄生虫学的科研工作,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科学领域的情况。
唐崇惕🧹:所有生物都有寄生虫寄生💇🏻,人类以及重要的经济动植物都有可以致命的重要寄生虫病🧑🏻🦰。但是,人们往往不重视寄生虫病🏌🏼♂️。因为这类病多是慢性病,不像有些传染性的急性病,不抓紧医治,就立即有生命危险👨🏽🔬。其实寄生虫病的危害也是相当重大的🌠🙎♂️。毛主席曾写过一首诗《送瘟神》,这首诗描写了血吸虫病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种种灾难💇♀️🫵🏿。千家万户,甚至整个村庄都被血吸虫毁灭掉了。
又如,在我国西北部地区🧗,从内蒙到新疆🔢,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有种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危害的“肝包虫”疾病🛀🏻,当地人叫它“二号癌症”,可想而知该种寄生虫病的危害并不亚于癌症。可是人们为什么不大重视呢?主要是因为寄生虫病多发病于农村和边远偏僻地区,城市的人接触不多,根本想不到还有这样的病魔在人间为害🧚🏼🔀;而边远地区的发病区居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许多甚至不知道自己得了病,医疗又跟不上🐘。
人和各类动植物都会因各种寄生虫寄生而产生病害。寄生虫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动植物生产的一类多细胞病原🧖🏼♀️。每一条寄生虫就是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体🌒🎤,有它一定的生命规律👩🏻🦽,有的寄生虫有很复杂的生活史。如血吸虫病原的一生中包含有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行有性生殖的成虫期,以及寄生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行三个世代无性繁殖的幼虫期。从人体(终宿主)排除的一个虫卵在适宜的环境里,到一粒钉螺体内经几世代的繁殖发育✋🏿,能产生出千万条可感染人体的血吸虫幼虫在疫水中再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寄生虫的种类是多样的,它们发育的规律也具有多样性。大量有关寄生虫生命科学的宏微观工作等待我们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去探索。
图1 蛔虫的成虫
图2 宠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寄生虫传播手段
图3 蚊子作为一种重要的寄生虫传播手段
寄生虫病害严重的地区在农村🕵🏿♀️、水产养殖场🫶🏻、牧场和草原地区。在我国西部各省区有许多严重的人畜(兽)共患寄生虫病疫区🧌,也是需要给予关注的。
记者:那么现在寄生虫学有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唐崇惕:寄生虫学的现状,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重视不够。人们更重视癌症等疾病🤚🏼🧜♀️,对寄生虫病这一慢性病重视不够👨❤️👨。这也影响到人们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看法。应该如何看待这门学科的问题很重要😁。现在全国在教育系统只有我们厦门大学有寄生动物研究室🚣🏻,开设了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在医天美和农天美的兽医系虽然也开设寄生虫课,但是课时严重不够。医天美的学生普遍不重视寄生虫学,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很欠缺。
搞畜牧兽医的一线人员多数对寄生虫的生物学知识欠缺🏌🏼🦸🏽。寄生虫学的专业人才极为缺乏🧑🏼🤝🧑🏼🌁,而且能把宏微观结合的专业人才更缺。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虽然也搞寄生虫学🧔🏼,但是缺少宏观基础🛴,层次上不去。人才问题是寄生虫学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对中小学教育的建议与希望
记者😧:现在广大中小学教师正在大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请您向他们提一些建议和希望。
唐崇惕:儿童和青年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对他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放眼宇宙,迄今所知的唯一拥有生命的星球是地球🥤,可是我们却在不断地破坏地球的生态,破坏自己的家园🧙🏼♀️🦆。试问🏃🏻♀️➡️,一旦我们唯一的家园被我们自己毁灭,我们人类还能到哪里去生存呢♚?这个道理浅显易懂,可是为什么污染环境和乱砍滥伐还是屡禁不止,这就和我们的教育不够重视生物学有关。前些年高考,生物课都不作为一门考试科目,这门课不被中小学校重视而被当作副科打入冷宫。我认为作为我们国家的年轻一代人,不论他们以后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应该有生命科学的知识🍊,这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对他们本人的发展🟠,以及素质提高有好处,对社会也有好处。因为搞工程也好,搞企业也好,如果他能有一些生物学知识,明白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他就能在工作中注意和考虑到这些因素,就会做有益于生态环境的事,我们的社会由此也就直接或间接的受益。
图1 唐崇惕院士
儿童有喜爱自然和各种小生物的天性,中小学教师如果能够引导青少年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生活的奥妙♛🪢,就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这里的自然界包括整个的宇宙。这样就会激发他们去对探索和追求宇宙中蕴含的各种自然规律💁。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首先要让他们认识自然💇♀️。当然,培养青少年对生物学的兴趣,并不否认其它学科的重要性🧓。小孩子要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明白不论动物🗓、植物、微生物都遵循基本的生命规律。例如农作物也由基因决定性状💁🏻,人类可以培育杂交水稻,说明人类认识了它的规律。人类还可以认识水稻的宏观规律,在什么环境下适宜生长,水怎么调节,它的形态如何。学生要了解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有规律的。当然这种规律是很复杂的,他们以后如果有志于生物学研究,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智慧才能找到的👎🏼🥓。
还要让学生知道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让他们热爱自然🟤,有一个需要保护自然的意识。认识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物种的灭绝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有害的生物也不可能完全消灭👳🏼♀️,而应控制,同时有益的生物要加以保护。
希望教师们能多培养喜爱生物学的青年人👆🏻。我们很缺少这方面的人才,特别是从事宏观生物学方面的人才。如果没有宏观知识作基础,微观方面的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年轻人、科学工作者的知识应该力求能是一个金字塔🪂,底盘是宏观🤵🏿、整体的知识,最上层再是对微观知识的探索。中小学的课内外活动更应该让学生接触活生生的生物,实实在在的动植物🧘🏻♀️。学生如果从不接触宏观的生物界就埋头做微观的实验是不太适宜的,应该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