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及抗菌研究
报告人:杜浛,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后
主持人:翁杰敏 教授
报告时间:2017年4月5日 9:30-10:00
报告地点:闵行生科院534报告厅
主办单位👐🏼:天美娱乐,科技处
报告人简介:杜浛博士🦸🏿,2015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 SUNY)进行博士后研究。2003年起🤹🏼♀️,先后在西南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科天美和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等单位从事细胞凋亡9️⃣、病原真菌致病机理和抗菌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细胞凋亡和微生物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PLoS Biology,mBio,Mol Biol Cell 和 J Biol Chem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文章12篇🐹。
报告摘要♨️:由于广谱抗菌素的过度使用、艾滋病的流行🏃♀️➡️,以及癌症化疗、器官移植等新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免疫受损和真菌易感病人的数量大量增加🚶♂️,以白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感染不断上升🏊♂️。白念珠菌不仅能导致常见的人体浅表感染(如鹅口疮☆、尿道及生殖道感染等)⛈,在免疫功能受损患者中还能引起致命的侵袭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着非常微妙的关系:病原微生物为了适应复杂的宿主环境,需要对不同的环境因子进行响应;宿主则进化出相应的防御机能对抗微生物,如天然免疫系统中的抗菌肽👲🏽。作为人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CO2在白念珠菌形态转换和感染宿主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高浓度CO2促进菌丝生长和灰菌(opaque)形成,从而促进白念珠菌在体内定植。我们研究发现转录因子Flo8在白念珠菌感应CO2过程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𓀍:CO2不仅调节“酵母-菌丝形态”转换♘,也控制“白菌-灰菌”之间的转换。另外,我们发现宿主相关因子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可作为信号分子调控白念珠菌对胞外营养物质的摄取,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当营养物质缺乏时,GlcNAc向细胞传递着环境中营养丰盛的错误信息🧏,“诱骗”稳定期的细胞大量的分裂增殖。由于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严重不足👴🏿,这些细胞会快速死亡🏇🏿。人体唾液来源的抗菌肽Hst5具有很强的抗白念珠菌活性。我们最近研究发现🍭,Hst5还对耐药性严重的ESKAPE病原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肺炎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具有高效的抗菌活性♒️。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人体病原微生物独特的宿主环境感应机制👩🏽🦱👨🏼🦲,为寻找潜在的靶标分子和设计新型的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