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
蒲慕明博士,1970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1974年于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生物物理系获博士学位,1974-1976先后在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研究所、美国Purdue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76-1985在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生物物理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85-1988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天美分子神经生物学系教授,1988-1995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1995-2000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tephen Kuffler讲座教授🤵🏼♀️,2001-2006年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神经生物学部主任,现任该校Paul Licht生物科学杰出讲座教授,2009年当选为美国科天美院士🤷👫🏻。1999年11月27日起任中国科天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首任及现任所长、神经可塑性研究组组长、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蒲慕明博士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他在细胞膜生物物理、神经轴突导向机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关系、突触可塑性的机制、神经环路功能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获得奖项及荣誉称号包括👴🏻:美国NIH Javitz Neuroscience Investigator Award (1998)、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0)🧯、美国AAAS Fellow(2001)、美国Ameritec Prize(2001)、吴瑞学会奖(2002)🧑🔧🖖🏿、法国Ecole Normale Geperieure荣誉博士学位(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05)等。
报告内容简介🧖🏼🍩:
报告人研究团队利用电生理、光遗传学的手段,在大脑多个突触连接网络中✷,研究了相互连接的突触网络中时序性产生的机制🏘:在小鼠视皮层V1区域多次顺序激活一系列神经元🫱🏿🥹,会使得此顺序的神经突触连接得到增强🦕,抑制了反向连接𓀃,最终产生了在经此训练后,只刺激首个神经元就可以记录到网络中一连串按时序发放的信号𓀌,进一步解释了大脑可塑性的神经机制。同时♠️,报告人还将对该领域中的重要发现进行简明的阐述和概括,并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