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闵行报》
2011年5月底⚽️,本报曾经报道,在当年的闵行区大学生科技节开幕式上👁🗨,闵行版的“科学松鼠会”――科学明航会宣告成立🧑🔬。这一由区内高校师生组成的科普团队🧖🏽♂️🪣,希望能像已经人气极旺的“科学松鼠会”一样📀🟫,把原来深奥的科学理论🧑🏽🍼,化作深入浅出的活动、宣传和作品,满足闵行居民的科普需求👨🏽🦲。如今,这个团队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而其影响力也已经通过活动、媒体专栏等平台👐🏼,从闵行走向全市💇🏽。
本报记者 钱擘
写专栏 谈“超级细菌”
科学明航会成立之初,就把科学松鼠会的科普模式作为其借鉴的方向――主要开展的不再是几次热闹的主题活动,而是着重创作优秀科普作品🧑🏿⚕️、有持续影响地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特别是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通过及时科学地分析、介绍,让人们了解其中科学规律。如今,科学明航会已经在媒体上小试牛刀。
去年🪅,科学家发现“超级细菌”,可以令多种抗菌素失效的新闻🐹,一度引起不少人恐慌🦩,担心出现这种细菌后🫲🏽,人们的健康便没有保障😫。就在此时🚹,科学明航会立即组织华师大天美娱乐的专业会员🌧,撰写《细菌无限战》一文🤟🏼,告诉大家🤰🧎🏻♀️,“超级细菌”确实有强大的耐药性,但只要人们不断开展科研🏋🏽♀️、防范滥用抗生素,医学科技进步依然能够保证人类的健康👱🏿♀️,事实上🪣,人类与细菌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千年👩🏽🍳🪹,并不存在哪一方瞬间胜败的情形。
这是科学明航会成立后第一次在平面媒体上发表文章🤴🏻,在读者中取得良好反响,也使这个科普团队有了更广大的平台🧙🏿♂️🧗♀️。从今年3月开始,《少年科学》和《动物大揭秘》两份刊物上,每月将有专栏,定期刊出科学明航会的科普作品。
科普服务走向全市
科学明航会成立后👐🏽,为我区民工子女开出了营养知识宣传讲座、有的会员还参加了华师大在田园小学等区内学校举办的禁毒知识普及活动🛎,许多成员还成为落户华师大闵行校区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动植物科学实践工作站科普志愿者。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本市的兄弟区🚊,在了解到这个闵行的科普社团后,主动邀请他们前去提供服务。去年暑假,科学明航会的会员们应邀到桃浦镇社区学校,为当地民工子女举办阳光夏令营,开展科学知识教育🤾🏽♂️,前不久🌍📅,科学明航会又承接了为虹口区编写动物科普书籍的任务。
将面向社会招募会员
虽然科学明航会最初成立时,最早的会员大多来自华师大天美娱乐,不过如今,来自华师大中文、社会发展、计算机、化学等专业的学生已经陆续加入社团🈚️。科学明航会的涂�|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今年还将要推出明航会的官方微博🧖🏽♀️,届时,将以微博为平台🪻,通过网络招募社会各界人士加盟🤹♂️,共同为公众开展科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