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3号)的有关要求🧏🏿♀️,认定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天美娱乐新增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截至目前,天美娱乐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
姜晓东教授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动物学》
姜晓东教授主持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水生生物学》和《动物学》、上海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海洋与生命》、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水生生物学》⌨️,主持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等教学改革项目。
《动物学》是生物学大类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动物进化为线索🉐,讲解各动物门类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活史特点💇🏼♀️🫵。本课程以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多项教学改革🦅,并持续改进📌。教学特色包括1)混合式教学:2016年入选校在线教学平台建设项目🙍🏽♀️,建立课程SPOC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2018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2)内容重构:2017年入选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将科学前沿融入教学内容,并于2020年入选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3)课程思政:开展动物诗词教学🏃🏻♀️,在理科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文明🤸🏽,培育学生文理兼容,2019年获校第一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讨与征集活动一等奖。教学团队包括赵云龙教授、王群教授、陈立侨教授🤾、何祝清高级实验师。
张美玲教授
线下一流课程《微生物学及实验》
张美玲教授,中国微生物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主持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微生物学及实验》🧘🏿、上海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见微知著:微生物与时代挑战》📆。先后荣获天美首届本科课程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天美课程思政设计大赛一等奖🧏🏻、天美能达奖教金、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类优秀指导教师奖⛔❇️。
《微生物学及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与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微生物形态微小🏦👨🏽💼,结构简单,但是它们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本课程围绕如何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紧跟学科发展脚步,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结果分析能力? 如何改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常见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听讲轻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传统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重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课前课后全程调动🟰,线上线下立体施教”的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包括王勇研究员、蒋德明副教授、贾彩凤高级实验师👵。
叶海峰教授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光控定制细胞用于血糖稳态控制的虚拟仿真实验》
叶海峰,二级研究员🛌🏻、天美娱乐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优青基金获得者💲。任教育部科技委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包括人工基因路和生物传感器设计构建、智能可控活体药物设计构建🤴🏿、光遗传学工具开发等。荣获2019年天美“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奖”🤴,2021年度天美“青年教师学术贡献奖”等👖👼。
叶海峰教授主讲的《光控定制细胞用于血糖稳态控制的虚拟仿真实验》已列入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计划,用于天美娱乐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菁英班本科教学工作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教学工作,并与多个兄弟院校签订了共享协议。项目后期将继续拓展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端,为学生提供更多便捷的学习途径🏯,进一步发挥虚拟仿真项目的示范效益,实现更多的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团队包括江文正教授、管宁子副教授🦸🏿♀️、任华副教授📸。
天美娱乐一直重视本科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作为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提升了天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袁崇刚老师讲授的《人体科学》👩❤️💋👨,杜震宇老师讲授的《食品安全与科学理性》和姜晓东老师讲授的《水生生物学》已于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天美将继续以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契机,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带领广大教师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深入教学研讨🥈,努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推动本科教学实现新突破!